新聞

2023年12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- 2023年12月
優質英語教學 建立共通能力 促進多元智能發展
惠僑英文中學屹立深水埗區超過半世紀,善用直資學校的優勢,靈活運用資源,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,創造優質、愉快的學習環境。鄭智賢校長一直非常重視英語教學工作,帶領教學團隊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,為同學提供與時並進的校本課程,以及豐富的課外學習體驗,藉以推動學生的全方位發展,成就雙語人才。
學校關注事項
促進學生認識祖國,建立國民身份認同
優化電子學習,提升自學能力
啟發學生多元潛能,活出正向人生
全面語言政策 助學生盡展所長
學生各具獨特性,有着不同的稟賦、性向和才情,因此教學團隊致力配合不同的學習需要,貫徹因材施教,讓學生都能在學業上有所進步,發揮天賦。學校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分班,於中一級設1班英文班,大部分學科都以英語教授,在建構學科知識之餘,亦能將英語使用「習慣成自然」,集中提升其英文水平。
各科亦設有拔尖措施,如中文科「摘星計劃」,每周進行針對性訓練、英文科則開辦課後口語訓練班,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。學校亦靈活運用「多元學習津貼」推行抽離式學習,透過參加資優學苑課程、比賽及資優交流團,讓學習表現優秀的學生進一步發展天賦,盡展所長。
此外,學校積極與外間機構合作,籌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支援小組,藉以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。同時,各科組均根據學生的能力,調適功課及測考的深淺程度,設有低、中、高階題目,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建立成功的學習經驗,保有學習興趣和動力。
培養多角度思考 教授英語學習技巧
中學學習講求多角度思考,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,並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方案。學校為此推出一系列新生學習支援措施,幫助學生建立有系統的學習習慣,奠定知識基礎。針對新生的學習特點,學校課程發展組每年都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,開設「學習技巧課程」。學生在課程中掌握實用的學習技巧,如英文生字記憶法、製作概念圖、假設構想,以及時間管理和考試技巧,從而強化學習信心,提升學習興趣。鄭校長表示:「在課程中,專業導師和教學團隊會運用不同的評估方法,評核學生運用學習技巧的情況,從而作出適切的指導。」
為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溫習模式,各科組在常規課堂中運用不同創新教學元素。例如英文科教學團隊親自設計英文生字冊《Words Worth》及英文句式教冊《Mastery of Sentence Structure》,整合與英文科課題相關的句式;教務組又與其他學科協作,出版集結常用英文專門詞彙的校本教材《Word Power》,藉以擴充學生的英語詞彙量,幫助更順利銜接大學學習。
掌握資訊科技 提升學生創新能力
學校掌握資訊科技發展趨勢,透過創新科技提升學與教效能,並善用直資學校的各種靈活性,於電子教育萌起之時已積極推行相關政策,期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、創意、探究精神等共通能力,以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發展及未來的挑戰。時至今日,學校已全面推行自攜平板電腦計劃(Bring Your Own Device),同時應用Google Classroom 電子學習平台,以及善用優質教育基金撥款,在全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安裝互動式電子白板促進電子教學,為學生創造個人化、互動及協作的學習機會,通過高互動性的課堂提升學習趣味,加強即時評估效能,從中訓練其自主學習能力,藉以營造全校電子化的校園文化。
在STEM的課程規劃方面,學校相當重視教學團隊的跨學科協作教學,透過多元化的活動,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,以創新思維解決日常的難題,破除傳統單向教學模式的框架。鄭校長表示:「為進一步延伸電子學習及STEM課程,學校成功申請『中學IT創新實驗室』計劃,設立MAC LAB,讓學生接觸不同的電腦系統,老師亦可因應不同課題應用合適的設備,加強學與教效能。學校更設立STEM LAB,學生可以進行機械人編程、電子遊戲創作、3D 打印丶微電腦編程應用等創科研究,實踐資訊科技應用能力,並提升創新及解難水平。」
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比賽成績屢創高峰
學校出色的課程政策與教學硬件的配合下,使學生的數理科技天賦都能充分發揮,為社會培育一群STEM尖子,並在全港性及國際性比賽中屢創佳績。學生代表香港參加 VEXIQ 機器人世界錦標賽,同時奪得「世界賽香港區選拔賽 VEX 機械人技能賽設計獎」;「2021-2022 深水埗區中小學機械人設計比賽」中獲得循線避障賽亞軍及垃圾清理賽冠軍。研發團隊更在香港創新基金舉辦的香港創科展中,針對社區環境問題提出嶄新方案,糅合創新科技解決日常難題。其設計理念成功躋身香港創科展120強,並獲得優異獎。鄭校長笑言:「在多元化的比賽及交流中,學生不但能在廣闊的舞台展示研究成果,更能與世界各地的學子交流創科心得,開拓國際視野,為未來發展打下穩健的根基。」
立足香港,放眼世界 培養 21 世紀共通技能
「立足香港,放眼世界」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,學校一直緊貼全球化進程,掌握社會發展趨勢,於2000年起啟動「世界學堂」計劃。每位學生在學期間最少有一次海外考察的機會,藉以培養國際視野,學習包容不同文化、孕育大同心理。至今,師生足跡已遍及英國倫敦、韓國、日本、台灣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新加坡及國內大部分城市,親身體會各地的風土人情及城市發展,參觀當地著名的機構、企業以及高等學府,與當地的年輕人、企業家、學者以英語交流意見,增強溝通能力和自信。除由學校舉辦的交流團外,學校還資助學生到英國牛津大學遊學,學習英語及科學知識,與當地師生作文化交流,沉浸於全英文的生活環境中。
與此同時,學校糅合國情教育與「世界學堂」,讓師生足跡踏遍神州大地,從中了解國家的發展。師生們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不禁驚嘆國家的繁榮昌盛及發展機遇;內地交流團讓兩地師生互相砥礪,在學習上精益求精。鄭校長直言:「通過親身體驗,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,學會進一步思考自己在社會、國家的角色和定位。而且,通過親身與國內外學生交流想法,學生的社交能力及共通技巧亦能夠在旅程中得以提升,有助未來升學就業,更快融入社會。」
重視品德教育 建立正向校園文化
品德教育是培育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學校除了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外,更積極營造正向關愛的校園環境,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下成長,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。學校透過不同品格及道德教育活動,包括推行禮貌運動,提醒學生時刻保持禮貌,學習以禮待人;又舉辦「晨光雋語」,透過早上短講,分享時事、故事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、班級上出現之普遍問題、現象、風氣等,從而潛移默化,進行滲透性思想教育,以鞏固及建立良好之態度。
鄭校長表示:「《論語》:『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。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』可見學會做人是基本,進而才是求學問。多年來,我們一直採取『全校性訓輔模式』(Whole School Approach),蘊造『關懷關顧』的校園文化。」因此,教學團隊每年均舉辦「敬師崇禮」、「積極樂觀」、「孝悌互愛」、「守時依規」、「愛護校園」等主題活動,通過具啟發性的小組活動,培養學生的個人品德及正確的價值觀。有賴全校師生、家長的努力,學校更獲頒「十年或以上關愛校園獎項」殊榮。
此外,學校亦善用多方資源,加強品德教育。例如參加教育局「學生守護大使」計劃,接受一系列校本及聯校培訓,認識如何保持精神健康,以及關心朋輩的實用技巧。完成培訓後,學校守護大使會在老師的帶領下,舉辦不同形式的精神健康推廣活動,加強全校師生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及關注,進一步營造正面關愛的校園文化。
新生加入制服團隊 積極回饋社會
學校推展「從一而終」計劃,鍛鍊學生的抗逆力及團隊精神,安排所有中一新生都需要加入制服團隊,包括香港少年領袖團、聖約翰救傷隊、香港交通安全隊、童軍或深資童軍。鄭校長指出:「各個制服團隊有其特色,會進行不同紀律訓練活動,例如步操、團體活動、急救、野外求生等,從中提升組織、領導、應變、創新及抗壓能力。」而且,各團隊經常參與區內服務,活用知識和技能,幫助社區中有需要人士。
與此同時,學校設有義工服務指標,各級學生都需要每年參加不少於 4 次、每次不少於 2 小時的義工服務才符合升班要求,從中培養助人為樂的精神。學生和團隊於義工服務中收獲的能力及經驗,對學習及日後的人生發展均有莫大的效益,除了提升抗逆能力,更能認識到一班同甘共苦的朋友,亦讓師生在課堂以外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。